涼山雷波向天墳 向天而建,隱藏宇宙密碼

作者:李春 來源:涼山城市新報 時間:2016-10-10 10:07:22 閱讀量:

 

 
64181476061871329.jpg
 
  向天墳墓碑。
30501476061871345.jpg
  向天墳向天而建。
  
 
  在涼山,現(xiàn)存多處古代彝族火葬場地“向天墳”。向天墳向天而建,錐形封土堆均向著天上的某顆星星。
 
  古代彝族為什么要建造這樣的墳墓?除了葬人之外,向天墳還隱藏著哪些秘密?向天墳與十月太陽歷有何關系?帶著這一系列問題,由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(lián)合會、國際哲學與人文科學理事會等專家組成的考察組,翻山越嶺來到偏遠的雷波縣永盛鄉(xiāng)石關門村等地。 
 QQ截圖20161010100902.jpg
 
  國慶前夕的9月25日,由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(lián)合會、國際哲學與人文科學理事會等專家組成的考察組,翻山越嶺前往雷波縣永盛鄉(xiāng)石關門村,對村子里及周邊多座望天墳進行現(xiàn)考察。
 
  考察組從雷波縣城出發(fā),一路山水相伴,車在崇山峻嶺與懸崖峭壁之間穿行,一會兒順著河谷到了山下,一會兒又爬坡上了山頂,一路景色有些荒涼,就在大家有些失望時,眼前卻又豁然開朗,青山綠水間,一個美麗而現(xiàn)代的村莊出現(xiàn)在眼前,雷波縣永盛鄉(xiāng)石關門村到了。
 
 
  石關門村中

  十余座神秘向天墳
 
  進入山水相依的石關門村,稻谷飄香,綠樹蔥郁,漂亮的小洋樓依勢而建錯落有致。村民們正在房前屋后勞作,見到有客人來,熱情相迎。石關門村最顯眼的是綠樹灌木間若隱若現(xiàn)的那些石頭,還有古老的石圍墻、城墻、碉堡的基座遺址。
 
  “這里這么多石頭,用石頭做圍墻,甚至建設城墻、城門,石關門村也就由此得名了吧!”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副主任科員吉木阿龍感嘆道。
 
  在當?shù)卮迕竦膸ьI下,考察組越過水溝、穿過田埂,來到石關門村一組的一塊玉米地邊。在綠樹灌木的掩映下,一座由大清石砌成圓形的向天墳呈現(xiàn)眼前。撥開綠草和小灌木,可見因年代久遠而斑駁的碑文上寫有“皇清待誥慈妣安母老太君之墓”字樣。
 
  “這座墓建設于清同治十三年,為祭祀母親而修建,墓坐北朝南,不在正南正北,用大清石砌成圓形。”國際哲學與人文科學理事會(CIPSH)執(zhí)委、國際天文學史專業(yè)委員會主席、中科院自然科學史古天文研究所副所長孫小淳細細看后說道。
 
  在與這座向天墳相隔兩百米處的山坡下,四方還遺留有當時城墻倒塌后石塊的基礎,用石塊砌成的碉樓遺址也在雜草中顯現(xiàn)。另外十余座用清石砌成圓形的向天墳出現(xiàn)在周邊。
 
  考察組人員對其中一座向天墳進行了測量。“這座墳內(nèi)徑二米七,外徑三米五,圓臺高一米零五。向天墳一般用三層青石或粗石塊石頭圍成圓圈,這些向天墳坐向還有個顯著特點,墓碑在正南方,坐北向南。”孫小淳說。

  修筑向天墳

  為安家土司火葬后的一種方式
 
  “向天墳大多存在于古代,現(xiàn)代基本上沒有了。既然修筑成圓形,并有一定的方位座向,是有原因的,其中隱藏著什么樣的秘密,還需要廣大專家學者們進行探尋和研究。但雷波縣境內(nèi)的向天墳,可以確定的是安家土司一家的墳。”雷波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阿木布沙說。
  
 
  居住在永盛鄉(xiāng)石關門村一組周邊的村民虎哈、曲子都反映說,這里很久以前是沙馬茲莫的居住地,稱為“茲莫赤伙”(茲莫墳地)。“茲莫”原意為王、酋長、首領,后來演變?yōu)橥了尽?ldquo;赤伙”意為火化墳。
 
  據(jù)資料記載,土司,是元、明、清各朝在少數(shù)民族地區(qū)授予少數(shù)民族首領的世襲官職?!独撞h志》記載:哈拉(安家)屬彝族先民曲涅系吉木支,漢代以來即居住于馬湖地區(qū)。到清代嘉慶年間,其地盤擴大到天姑密(現(xiàn)在的永盛中心鄉(xiāng))。也就是說,凡是有向天墳的地方,都是安家土司的領地。而他們所選擇的地方,從自然環(huán)境、風水情況看,的確是適宜居住的好地方,且在大山里面,與世無爭,過的是安樂和諧的生活。
 
  眾所周知,涼山及其他地方的彝族崇尚火葬。嘉靖《貴州通志》載,當?shù)匾腿?ldquo;焚于野,擲散其骸骨”;《越雟廳志·夷俗志》亦載:“喪葬不用棺槨,以火焚化,用土石掩蓋也。”
 
  《西昌縣志·夷族志》也有記載,彝族火化尸體以后,“收骨殖于甕,命忠實年老娃子數(shù)人,負甕荷鋤入深山崖洞密埋之,不令人知,防冤家盜掘也。”現(xiàn)云南省的彝區(qū)火葬時,尸須蜷曲,男仰臥,女側(cè)臥,架起柴樓放火燒之。而后掘坑將余灰用壇裝起并包以茅草,放在坑中埋葬。有的在壘墳后,堆子周圍砌一轉(zhuǎn)石頭。宣威縣有的彝人家的祖墳場就是火葬墓群。也有的在火化之后,將骨燼放入罐中送到巖洞里。這兩種葬法皆屬復合式的二次葬,即火葬后再土葬,或火葬后再巖葬。在大小涼山,傳統(tǒng)的火葬方式被保留和沿襲得較為完整,且原始。
 
  而安家土司死者火化要建向天墳,這是一個獨特的方式。據(jù)目前的考證,彝族向天墳是一種分布在云南、貴州、四川境內(nèi)的古墳墓。
 
文/圖 涼山城市新報記者 李春

上一篇:獨特涼山甘洛“曲木蘇”婚俗 背“姑娘豬”、搶親、潑水、抹黑臉…
下一篇: 西昌傳統(tǒng)的婚嫁習俗
一周閱讀排行榜
視頻關注排行榜
關于我們 | 廣告服務 |合作聯(lián)系 | 廣告咨詢

始于2008年 涼山在線 proxiloop.com 版權所有 | 蜀ICP備12019630號 涼山州網(wǎng)監(jiān)備案號:51340003001212

聯(lián)系電話:0834-2596961 電子郵件:admin@ls520.net 聯(lián)系 QQ:418311737 QQ:515299333

歡迎商家、企業(yè)、單位等社會各界朋友與本站合作,共贏未來! 聯(lián)系地址:西昌市尤家屯安置小區(qū)21單元10-2室